龍潭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內容
田園綜合體劃分為“一心兩帶三區”,即龍潭鄉村旅游服務中心、龍潭片區鄉村休閑旅游示范帶、老年生態康養休閑帶、特色創意農業綠色發展區。
一、龍潭鄉村旅游服務中心
1.四星級賓館規劃占地10畝,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休閑等配套服務。
2.龍潭片區農業培訓中心
規劃占地2畝,主要建設現代化農業培訓教室、設施農業實訓基地、基本農田農業實訓基地以及新型職業農民信息化服務云平臺,積極改善在線學習和實習實訓條件,提升基礎培訓和服務能力。將集中培訓與現場實訓相結合,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探索菜單式學習、頂崗實訓、創業孵化等多種培育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力度。
3.院士專家工作站
規劃占地3畝,整合全市農業科研資源,推動龍潭片區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充分發揮發揮院士專家的技術引領作用,培育科技創新團隊,集聚創新資源,突破龍潭片區農業關鍵技術制約,推動產學研緊密合作。
4.農產品檢測中心
規劃建設100平方米,購置國際先進農產品檢測儀器設備,對重要新產品、新品種投產和科研成果進行鑒定檢驗,研究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承擔或參與行業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和有關標準的試驗驗證工作。
二、龍潭片區鄉村休閑旅游示范帶
規劃占地145畝,借助龍潭資源優勢,進行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景點溶洞、玻璃廊橋、土家農耕文化展示區、土家特色民俗、土家特色美食館、土家族手工藝創意體驗店、土家農特產品商店以及相關配套建設。
1.游客接待中心
利用龍潭村集體資產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并配套建設停車場、旅游廁所等服務設施,并進行有償服務,壯大村集體經濟。
2.旅游景點溶洞
轄區內原有一個自然溶洞,通過前期探索和研究,可以在原有自然溶洞基礎上,加以修繕、改建,打造成一個供游客旅游參觀的景點。
3.玻璃廊橋
修建玻璃廊橋2000米,讓游客在廊橋云端如同在云中漫步,將一切山水、田園風光美景盡收眼底,在薄云繚繞的腳下是青山環繞;遠景是起伏的小山堡、云彩。
4.土家農耕民俗文化展示區
規劃建設一條土家民俗文化街,主要展示渝東南土家農耕文化,復原土家民俗生產生活場景,進行土家族傳手工藝品制作體驗以及產品展銷售賣,積極培育土家族傳統手工藝匠人,對土家族傳統手工藝進行保護傳承。
5.土家特色民宿
規劃建設10棟土家特色民宿,因勢利導改造若干原住民傳統土家民居,充分調動農民自主創辦民宿的積極性,鼓勵村集體利用農村資源、資產、資金,自主開發或者合作入股開發民宿經濟發展,引導社會資本重點參與打造民宿示范項目,探索連鎖化經營模式,培育一批民宿連鎖企業。
6.土家特色美食館
規劃建設10個土家特色美食館,完善就餐服務設施,開發推廣具有代表意義的康養石柱菜品,推進石柱餐飲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打造特色突出、文化厚重、綠色生態、健康養生的“中國石柱康養美食之鄉”餐飲文化。
7.土家農特產品商店
規劃建設10家土家農特產品商店,主要售賣土家族農特產品,滿足城市游客對土特農產品的購買需求,同時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8.土家族手工藝創意體驗店
規劃建設2家土家族手工藝創意體驗店,通過親自動手讓旅游更進一步了解土家族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
9.相關配套建設
主要進行項目區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完善道路、供水、供氣、通信、公交車站以及景觀綠化等配套建設。
三、老年生態康養休閑帶
規劃占地40畝,主要建設河堤、老年公寓,康體健身步道、水泥橋、觀景平臺以及沿岸植物景觀美化。
1.河堤
規劃建設2公里,沿小河左右兩岸修建河堤,并增加安全護欄,滿足游客健身觀景需求。
2.老年公寓
公寓規劃建設5畝,是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
3.康體健身步道
規劃建設4公里,采用先進的理念,將健身和旅行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古道、小徑,盡量減少原生態的破壞。主要以砂石為主,較滑的路段可用少部分臺階+水泥+砂石路緩沖,增設防護設施。
4.水泥橋
水泥橋規劃4座,既能增加休閑區美觀,又能為人們提供出行便利。
5.觀光平臺
規劃建設6處,沿小河左右兩岸和山頂選擇觀景視野最佳處修建,并增設攝影輔助設施,滿足游客攝影需求。
6.植物景觀綠化
結合石柱氣候特點,科學合理選擇植物進行景觀打造,將大田景觀與植物景觀、露地植物與水生植物相結合,提高景觀的觀賞性,形成穩定和多彩的自然景觀。
四、特色創意農業綠色發展區
規劃占地300畝,主要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特色作物綠色生產基地、加工倉儲基地、電子商務交易中心、生產管理中心。
1.良種繁育基地
規劃建設50畝,主要完善道路、水利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進行中藥材、果樹以及雜糧等良種繁育,加快良種的生產量,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效益。
2.特色作物綠色生產基地
規劃建設240畝,主要完善道路、水利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創意特色農作物,增設大田環境監測小型自動氣象站,進行機械化耕作、高產栽培技術,水肥藥一體化技術以及生物防治等先進技術示范,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商品率,提升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3.加工倉儲基地
規劃建設5畝,主要建設初加工廠、貯藏保鮮庫、中轉場等,完善冷鏈運輸設施設備,解決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貯藏以及運輸等問題。
4.電子商務交易中心
整合全縣現有電商規模企業有效資源,引進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云商等品牌電商企業,并充分利用第三方平臺、自建平臺等,開展電商交易,擴大線上銷量。
5.生產管理中心
規劃占地5畝,主要建設生產管理用房以及物資農機庫,滿足園區日常農業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