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銀火建筑 > 工業建筑

淺談舊工業建筑之創意改造

 摘 要:  簡述了舊工業建筑的特點及對其進行保護再利用的意義,總結了對舊建筑再利用過程中的操作要點,指出舊建筑的改造不是簡單對其保護,而是利用創新方法賦予建筑新的生命,從而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舊工業建筑,改造,創新,再利用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且隨著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許多城市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而一些發達城市普遍存在著結構布局混亂、交通堵塞、居住環境惡劣、城市特色逐漸消失等問題,僅依靠繼續擴展城市規模和新建建筑,已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始逐漸把目光轉向了城市更新,提出了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等理想城市模型。對城市舊建筑進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方式之一。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不斷拓展和完善下,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舊建筑,替代大量的拆除重建的方式,更是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性選擇。這里要強調的是,舊建筑改擴建不是指在簡單復原的基礎上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而是指利用創新的方法賦予建筑新的生命。如何通過積極保護來煥發舊建筑的生命力是一種基于新舊對話基礎之上的更廣意義、更深層的創新。
1 關于舊工業建筑
1.1 舊工業建筑的特點
1)建筑歷史時間短,易于操作。2)建筑形式具有自身特點,可識別性高。3)改造空間大,易于創新。
1.2 舊工業建筑保護再利用的意義
1)具有對保護歷史的意義。工業建筑是一個時期的產物,它是城市發展的見證,承載了許多社會的記憶,對一些廢棄的舊工業建筑進行保護再利用,是保留了工業時代的痕跡,同時也保留了城市的記憶。把工業廢棄地進行更新再利用,賦予其新的功能,不僅緩解了城市發展的用地緊張,同時也增加了用地的可識別性。2)具有一定的環保意義。將舊的工業廠房、倉庫作為現存的環境資源開發再利用,不僅避免了因拆毀重建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同時也減少了垃圾及粉塵污染,對周邊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同時,與建筑相協調的景觀又會使環境質量提升,因此,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是一項對城市環境有效的環保措施。3)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重建的費用,同時一些具有創意的改造設計,又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資,可謂是低投入,高回報,這是其顯性的經濟效益;而改造好的舊建筑同時會促進地塊內部和周邊的經濟,甚至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復蘇,起隱性的經濟效益更大。
2 舊廠房再利用的操作
2.1 改造策劃
當我們接觸到一個舊建筑改造項目,首先要對其進行調查,比如年限、改造前后的使用功能、周邊環境、建筑風格、歷史文化等等。綜合了其各方面條件,就要對建筑進行評估,比如說,如果其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那么就要對保護層面做得更多,以修復為主,盡量復原,同時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改善。在準備工作和風格方案都確定以后,就要考慮其可行性,比如說成本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對于目前國內的成功案例來看,大多數的舊工業建筑都是對其進行一定的創意改建,最終成為創意產業園、藝術工廠以及藝術氣息濃郁的咖啡、酒店等服務性建筑
2.2 改造設計
2.2.1  藝術層面的改造方法
1)整舊如舊,對舊肌體進行復原,新肌體采用傳統材料與構成方式模擬舊形態。整舊如舊也就是把建筑風格與原始建筑相統一,復原史料的原真性、可讀性及其歷史文化風貌,例如對于一些舊建筑被反復使用,而造成的一些門窗被新的材料填充,整舊如舊的方法就使其恢復原來面貌,又或者是對一些建筑進行擴充,但選用的材料和風格仍與原有建筑保持一致,使其成為一個整體,感覺不出其有新建的痕跡。2)新舊肌體的對比。新舊對比指新肌體采用當代材料、構成方式、美學特征與舊肌體形成鮮明對比。新肌體采用當代方式來構建能更好地適應當代的功能需求,還有投資少、工期短、工藝簡單成熟的優點,對再利用的大規模普及有著極為重要的社會實踐意義。具體手法上,新舊對比可能存在于形體、色彩、材料、建筑構成方法等各個方面。設計者一般總是使新肌體的某方面與舊肌體保持一致,甚至模擬;而在其他方面與舊肌體保持對比。3)新舊肌體的交織。主要是指有新肌體應在舊肌體的什么地方,二者所占的比例關系等。這需要在設計時進行合體的調配與把握。通常舊工業建筑如廠房、車間、倉庫等會被用作其他的用途,在進行改造時,要根據其未來的使用功能而對其內部進行更新,然而,內部更新并不意味著毫無取舍的全面現代化。除功能外,外部形體新舊共融的另一個存在基礎是建筑遺產需要某種當代建筑形式在社會文化層面上明晰地表達其社會生命的轉變。
2.2.2 空間調整
1)外部空間的優化與重組。外部空間整治目的:a.疏通交通,使建筑遺產更易到達,更易與社會生活無障礙地緊密聯系,創造更為人性、富有個性、設施完備的城市空間,如綠地、街道、廣場等;b.使建筑遺產的歷史文化氛圍更為清晰、純化。2)內部空間的優化與重組。在對舊工業建筑(廠房、倉庫等)進行改建的時候,為了滿足其新的功能需求,就要對其內部空間進行改造。大體分為兩種:a.不改動原有建筑結構,只對非承重墻的位置進行調整,或者通過夾層,獲得新的內部空間分隔;b.重新組織內部空間關系,并對有影響新功能的原有建筑結構進行局部改動,這種難度較大,但適應性廣泛,更加合理,而通過一些新元素的外延,又會產生有趣的空間感。
3 實例
北京市798工廠是原國營電子工業工廠,位于北京市東北大山子地區,是20世紀50年代由蘇聯援建,東德設計建造的重點工業項目,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工廠停產。798工廠在以前的規劃中被確定為中關村電子城用地,要求到2005年年底完成拆遷。為了在拆遷前繼續利用已經停產的廠房,從2002年開始,廠房被出租給藝術家作為工作室,2003年該地段已經初具藝術區雛形。隨著拆遷期限的臨近,不少藝術家租戶眼看著一幢幢頗具美感的德式建筑被拆掉都非常痛心。于是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搞展覽、做宣傳,提出保護有價值的舊工業建筑,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要求。在藝術家群體、政府部門及媒體多方努力下,2006年798工廠區被政府正式定位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區。798廠區的改造是將創意文化產業與舊工業建筑保護相結合的示例,為城市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并延續帶來新的問題。
4  結語
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為城市再生的一個契機,從深層意義上說舊廠房改造熱表現出對現代城市問題的一種反思,表層意義上說它更表達了城市人的一種文化和審美價值取向的轉變。舊廠房改造的成功案例為我們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提供了一個方向,但是,不能簡單地把創意性的LOFT的興起認同為找到了舊建筑改造,特別是產業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理想模式。盡管這些創意性的工廠改造與其他舊建筑改造一樣,給歷史性建筑重新賦予了生命,但由于它們多被冠名為藝術創意產業區等名稱,很容易被狹義地理解成前衛藝術推廣和精英思想自我陶醉的商業化標志,并非普遍意義的舊建筑的“再生”。
最后強調的是,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夠為了保護歷史價值或一味地追求空間塑造,而忽視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因此,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調整,應該以結構安全為前提。


二天天干天天干|亚洲美国性交高清无码A片|免费女人自慰一级A片中文|亚洲午夜精品AA片久久